現在就讓我們以兩個生命單位A與B,來更詳細的檢視幾個溝通的組成成份。A與B為端點──端點的意思是一個進行接收、轉達以及傳送溝通的點。
首先,有來自「A的意圖」。 於是,「B產生注意」,而要產生真正的溝通,B就必須「複製」自A發射出的訊息。
當然,A要發出溝通,必須一開始就對B產生了注意,而B一定對這個溝通給予一些意圖,至少是聆聽或是接收,如此我們就有主導點與影響點都具備意圖與注意。
還有另一項非常重要的要素。 這個要素就是複製。 我們可以用「真實性」或「共識」來表示。
接著,A是影響點,必須複製B所發出的東西,才能完成溝通過程。 如果過程完成了,就不會有不良的結果產生。
如果B沒有複製,然後A也沒有複製的話,我們就會得到一個未完成的行動週期。
很自然的,如果我們切斷真實性,我們就會切斷親和力--對某件事物或是某個人的喜歡或是喜愛。
一個未完成的溝通週期,可能會引起所謂的「答案饑渴」。 正在等待著溝通已經被收到信號的個體,很容易接受所有出現的答案。
未完成的溝通週期會造成答案的不足。 答案是什麼或可能是什麼其實無所謂,只要它們近似手邊主題的答案即可。 但是出現令人完全意料之外的答案,如在強制性或是受控制性的溝通中,或是沒有答案,就糟糕了。
只有在從主導點產生的溝通是一種突發而且與環境不合邏輯的情況下,溝通本身才會造成傷害。 這違反了注意力和意圖的原則。
興趣這個因素也出現在這個情況中,雖然重要性並不高。 但是它可以解釋很多的人類行為。 A具有使B提高興趣的意圖,而B身為被談話的對象而變得有興趣。
同樣的,當B發出溝通時,他是感到有興趣,而A變成有趣的。
現在,我們有了溝通公式中的一部分〈但是較不重要的一部分〉,即A或B兩端點各自不斷的變換感到有興趣與有趣的兩種角色。「主導點」就是感到有興趣,而「影響點」就是有趣的。
比較重要的是,A要使其意念被接收,A就必須處於可被複製的狀態。
如果A是完全無法被複製的,那麼,B當然就無法接收到他的溝通。因為對B來說,他無法複製A的話,也就接收不到溝通。
舉個這種情況的例子:比方說,A講中文,而B只懂法文。 A必須說法文,好讓他自己可以被只懂法文的B複製。 假如A說一種語言,B說另一種語言,他們之間沒有共同的語言,但若「模仿」的因素存在的話,溝通還是可以產生的。
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是種想法。 我們認為事情是這樣,那麼它們就是這樣。 我們的想法比起能量、空間、時間、物質的機制, 永遠要來得更加重要。 在溝通方面,我們可能產生與以上完全不同的想法。 然而,這些恰好是在這個宇宙中共同的溝通想法,且被這個宇宙的生命單位所使用。 現在我們有了溝通公式中關於溝通主題基本的認同點。 由於想法凌駕於溝通之上,因此個體除了溝通公式之外,對於到底該怎麼傳遞溝通,可能會有獨特的想法,如果這個想法沒有獲得普遍「同意」,他就會清楚發現自己「無法溝通」。
我們以一位現代派作家為例。如果他堅持每個字的前三個字母應該不要,或是不應該將句子結束。
人們遵循著這裡所提出的基本規則來達到溝通,當任何人違反這些基本規則時,他們就無法複製這個人所說的話,結果他就失去溝通。
現在,我們談一談生命體必須願意去經歷什麼以便能溝通的問題。 首先,第一個來源點必須願意被複製。 它至少必須能夠給予接收點一些注意力。 第一個接收點則必須願意去複製、願意去接收,以及為了回傳這個溝通或給予答覆,願意改變成為來源點。 現在換最初的來源點,必須願意去成為接收點。
因為我們基本上是在處理想法而不是機械作用,我們會了解到,主導點及影響點之間必定存在著某種心靈狀態,使每個人願意隨心所欲地去成為主導點或影響點、願意隨心所欲地去複製、願意隨心所欲地被複製、願意隨心所欲地去改變、願意隨心所欲地去體驗彼此間的距離,總而言之,就是願意溝通。
當個人或團體達到這些狀態時,我們就會看到理性的人了。
當人沒有意願傳送或接收溝通、無法克制或強迫性地傳送沒有方向且不想被複製的溝通、接收溝通的人保持緘默,沒有給予任何示意或回應,這時我們就得到偏差錯亂的因素了。
偏差錯亂的溝通線會發生一些如下的狀況:發出的溝通無法被複製、接收到的是相反的意圖、不願意接收或複製溝通、不願意經歷距離、不願意改變、不願意給予注意力、不願意表達意圖、不願意示意,一般來說,就是不願意複製。
也許在某些人看來,溝通的解決方案就是不去溝通。 一個人或許會說,如果他一開始沒有溝通的話,現在就不會有麻煩了。
這句話乍聽可能有些道理,但如果一個人無法溝通,簡直就與死去無異。 他越能夠溝通就越有活力。
這個符號放在名字、字母、數字等右上角,用來區別同一種類的另一個。 例如:喬與喬´是同一個名字(同一個人),但是一撇代表喬(一撇)在不同的情況、狀況或動作。
這個符號放在名字、字母、數字等右上角,用來區別同一種類的另一個。 例如:喬與喬´是同一個名字(同一個人),但是一撇代表喬(一撇)在不同的情況、狀況或動作。
這個符號放在名字、字母、數字等右上角,用來區別同一種類的另一個。 例如:喬與喬´是同一個名字(同一個人),但是一撇代表喬(一撇)在不同的情況、狀況或動作。
這個符號放在名字、字母、數字等右上角,用來區別同一種類的另一個。 例如:喬與喬´是同一個名字(同一個人),但是一撇代表喬(一撇)在不同的情況、狀況或動作。
這個符號放在名字、字母、數字等右上角,用來區別同一種類的另一個。 例如:喬與喬´是同一個名字(同一個人),但是一撇代表喬(一撇)在不同的情況、狀況或動作。
這個符號放在名字、字母、數字等右上角,用來區別同一種類的另一個。 例如:喬與喬´是同一個名字(同一個人),但是一撇代表喬(一撇)在不同的情況、狀況或動作。
這個符號放在名字、字母、數字等右上角,用來區別同一種類的另一個。 例如:喬與喬´是同一個名字(同一個人),但是一撇代表喬(一撇)在不同的情況、狀況或動作。
這個符號放在名字、字母、數字等右上角,用來區別同一種類的另一個。 例如:喬與喬´是同一個名字(同一個人),但是一撇代表喬(一撇)在不同的情況、狀況或動作。
這個符號放在名字、字母、數字等右上角,用來區別同一種類的另一個。 例如:喬與喬´是同一個名字(同一個人),但是一撇代表喬(一撇)在不同的情況、狀況或動作。